火火体育头条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体育赛事

文章内容

马拉松如厕女_马拉松女孩事件

tamoadmin 2024-07-09
1.厦门海沧马拉松2022时间表2.马拉松对城市经济的发展有何影响3.“厕所文明”的落差有多大?4.成功的家庭教育有哪些案例5.你大学里参加的最难忘的活动是什么

1.厦门海沧马拉松2022时间表

2.马拉松对城市经济的发展有何影响

3.“厕所文明”的落差有多大?

4.成功的家庭教育有哪些案例

5.你大学里参加的最难忘的活动是什么?

马拉松如厕女_马拉松女孩事件

认真对待工作是我们作为员工,承诺为公司做出相应的贡献和义务,付出相应的时间和劳动,完成相应的工作安排。

但是公司也有相应的义务,就是付给我们薪水的同时,允许我们去实现自己的权利,比如为我们提供良好的办公环境,比如给我们吃饭、喝水、如厕的时间。至于每个公司,确实存在一些浑水摸鱼之人,那就另当别论。每个人的出身不一样,人生追求也不一样,有的人可能就是为了养家糊口,有的人是为了混日子、打发时间。

那只管好自己就行了,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承担自己需要承担的那份责任即可。其他的暂时不要想太多,付出努力与否,身边的人都不是瞎子。

打工人,上班时最爽的摸鱼时刻,莫过于“带薪拉屎”。每天在工作期间蹲坑20分钟,一个月就算22个工作日,那就是整整440分钟18个小时,全年就是216小时。再按照每天8小时工作时长合计一下,“带薪拉屎”一年下来,就相当于“拉”出了9天带薪年假!

众所周知,完整的“带薪拉屎”是由“来去厕所+上厕所”组成的。

一、为防止员工“带薪拉屎”,公司想出的损招是什么?

如何节约这部分时间?答:把员工坐的地方都变成马桶

想要如厕,随时解决。把“带薪拉屎”扼杀在摇篮里!

有些公司的“损招”,整理如下:

把员工坐的地方都变成马桶,想要如厕,随时解决;工位上安装食物传送带、把吃饭时间也节省出来;每日限量供应“如厕券”,和春运抢票类似,抢到才能去厕所,让每个拉屎名额都弥足珍贵!抢到又拉不出可以当黄牛,高价转给急迫的同事,让资源的利用最大化;共用一个坑位,增进同事感情;完成工作KPI,获得额外拉屎时间;厕所每小时开放一次,一次10分钟,绑定办公软件,并贴心进行如厕提醒,集中如厕,既能提高效率,又能让员工适度活动,避免久坐,一举两得!

二、总结

看到别人带薪拉屎中的愉悦,很多年轻人搓搓手指,欲欲跃试。然却在进行后体力不支,出现腿软、晕眩、低血糖等症状,运气不好,甚至夺去年轻的生命……

因为每次带薪拉屎,都是巨大的体力活,当你下蹲超过5分钟时,小腿由于承重而产生过量的乳酸,此时一股酸胀的疼痛会在你小腿蔓延开来。蹲坑超过15分钟,体力不支的情况就像你进行了一次半程马拉松。

所以,这件事情告诉我们:「带薪拉屎」这项游戏不适合弱鸡,是一项冒险者的游戏!带薪拉屎,请勿随意尝试!

厦门海沧马拉松2022时间表

如今中国很多城市争相举办马拉松赛,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城市马拉松将成为新的城市名片,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与国际影响力;其次,可作为文化传播的载体,促进各地的文化传播与发扬;最后,马拉松还会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助推剂,对于城市全面发展具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与此同时,马拉松赛事具有强大的整合社会资源的功能,中国各个城市马拉松运动在得到社会各界支持的同时,也给城市和所有参与者带来丰厚的回报。以马拉松赛事为核心的体育营销,早就吸引到众多赞助商尤其是体育服装类别赞助商参与,马拉松赛人数众多,又接地气,再加上其流动的营销画面,一直受到众多赞助商青睐,这为该项运动的蓬勃开展提供了足够的资金支持。

马拉松其实是一次大考

马拉松赛事蓬勃开展,2011年,中国马拉松有22场,2012年发展到了33场,2013年是39场,而2014年则大踏步地增加到了51场,2015年则有56场马拉松。但在中国奥委会副主席、中国田协主席段世杰看来,中国的比赛不是多了,而是还很少,“美国每年有700多场,日本也有200多场马拉松赛。”

一方面,马拉松给更多人带来了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另一方面,目前国内各项赛事背后却难掩各种混乱,此次海口马拉松引发争议只是其中一例。马拉松比赛,门槛看似不高,却能够考验一座城市的综合管理水平,过去的几年间,中国马拉松比赛的猝死、作弊、打架、路边如厕等负面消息时有发生。

国际田联规定,马拉松参赛者的身体情况须得到比赛医疗机构的认可才能参加比赛。目前,一些国内的马拉松赛还有待进一步规范加强保障、医疗救援等组织工作,提高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至于妨碍城市交通的问题,其实如果组织得法,一些矛盾是能够避免至少可以减轻的。香港马拉松每年规定的起跑时间都不一样,2012年则提前至凌晨5点30分,机动性很强,目的就是为了不扰民或者少扰民。

说到底,马拉松赛不仅仅是一场体育比赛,更是对公众文明素质和城市管理水平的综合考验,这里面还涉及到许多普通人比较陌生的专业细节,“现在城市举办马拉松比赛容易,但是要办好了、让尽可能多的参赛者满意,其实很有讲究,水杯如何摆放、30公里后有没有香蕉提供,都是衡量一个赛事质量的关键。”一位马拉松爱好者这样说。

马拉松对城市经济的发展有何影响

厦门海沧马拉松时间是2022年11月13日。

1、比赛日期:2022年11月13日(星期日)

分区站位:2022建发厦门海沧半程马拉松赛继续采取严格分枪分区检录和管理,组委会原则上要求所有参赛选手按照号码布上的信息,检录入场参赛。特殊情况下,前区可进入后区检录起跑(如A区可在B-D区起跑),但不允许后区进入前区检录起跑(如不允许B区选手至A区起跑,以此类推),如违反则取消该选手成绩和排名,并追加禁赛一年的处罚,务请所有参赛选手遵守。

2、检录时间:

5:50-7:20,第一枪检录(A区)

5:56-7:26,第二枪检录(B区)

6:02-7:32,第三枪检录(C区)

6:08-7:38,第四枪检录(D区)

6:14-7:44,第五枪检录(E区)

3、发令时间:

根据选手报名人数和赛道宽度等情况,为保证赛道畅通和补给有序,组委会决定采取分区检录、分枪起跑的发令方式,具体发令时间如下:

第一枪发令时间7:30,(红底号码布)优秀选手、A区选手出发;

第二枪发令时间7:36,(蓝底号码布)B区选手出发;

第三枪发令时间7:42,(绿底号码布)C区选手出发;

第四枪发令时间7:48,(紫底号码布)D区选手出发;

第五枪健康跑发令时间7:54,(粉底号码布)E区选手出发。

4、关门时间:

按竞赛规程规定,比赛关门时间为各分枪发令后3小时10分,超过各分枪的关门时间者,将不予排名。因此,半程马拉松最后关门时间为第四枪发令后3小时10分钟,即北京时间10点58分。

5、温馨提示:

请广大选手按照以上检录时间适当错峰到场参赛,避免出行、安检、存衣、如厕、检录等过多拥堵,提升参赛体验。根据竞赛规程规定,半程马拉松选手在比赛最后一枪发令10分钟后,不再允许选手进入赛道起跑。

为给参赛选手提供更佳的参赛体验感,健康跑关门时间将调整为1小时30分。因此,健康跑最后关门时间为第五枪发令后1小时30分,即北京时间9点24分。

“厕所文明”的落差有多大?

如今中国很多城市争相举办马拉松赛,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城市马拉松将成为新的城市名片,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与国际影响力;其次,可作为文化传播的载体,促进各地的文化传播与发扬;最后,马拉松还会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助推剂,对于城市全面发展具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与此同时,马拉松赛事具有强大的整合社会资源的功能,中国各个城市马拉松运动在得到社会各界支持的同时,也给城市和所有参与者带来丰厚的回报。以马拉松赛事为核心的体育营销,早就吸引到众多赞助商尤其是体育服装类别赞助商参与,马拉松赛人数众多,又接地气,再加上其流动的营销画面,一直受到众多赞助商青睐,这为该项运动的蓬勃开展提供了足够的资金支持。

马拉松其实是一次大考

马拉松赛事蓬勃开展,2011年,中国马拉松有22场,2012年发展到了33场,2013年是39场,而2014年则大踏步地增加到了51场,2015年则有56场马拉松。但在中国奥委会副主席、中国田协主席段世杰看来,中国的比赛不是多了,而是还很少,“美国每年有700多场,日本也有200多场马拉松赛。”

一方面,马拉松给更多人带来了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另一方面,目前国内各项赛事背后却难掩各种混乱,此次海口马拉松引发争议只是其中一例。马拉松比赛,门槛看似不高,却能够考验一座城市的综合管理水平,过去的几年间,中国马拉松比赛的猝死、作弊、打架、路边如厕等负面消息时有发生。

国际田联规定,马拉松参赛者的身体情况须得到比赛医疗机构的认可才能参加比赛。目前,一些国内的马拉松赛还有待进一步规范加强保障、医疗救援等组织工作,提高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至于妨碍城市交通的问题,其实如果组织得法,一些矛盾是能够避免至少可以减轻的。香港马拉松每年规定的起跑时间都不一样,2012年则提前至凌晨5点30分,机动性很强,目的就是为了不扰民或者少扰民。

说到底,马拉松赛不仅仅是一场体育比赛,更是对公众文明素质和城市管理水平的综合考验,这里面还涉及到许多普通人比较陌生的专业细节,“现在城市举办马拉松比赛容易,但是要办好了、让尽可能多的参赛者满意,其实很有讲究,水杯如何摆放、30公里后有没有香蕉提供,都是衡量一个赛事质量的关键。”一位马拉松爱好者这样说。

成功的家庭教育有哪些案例

让孩子在香港当街小便的大陆夫妇或许没想过,150年前,英帝国主义政府曾针对香港华人下令,禁止随地便溺。不过,当时港人并无今天的卫生习惯,“屙屎巷”遍布华人区。

1881年,英国工程师奥斯瓦尔德·查德威克在对太平山等华人居住地的考察报告中写道:“在香港,通行的粪便处理方法采用中国传统的运粪桶,掏粪工用手处理粪便,没有消毒,没有除臭”。而此时,香港的欧洲人住宅区已配备了冲水厕所和下水系统。

糟糕的卫生条件和拥挤的住宅,为流行病提供了土壤。1894年,太平山区域爆发黑死病,3000人因此死亡。港政府废弃了太平山的全部住宅,将华人迁入卜花公园修建新的街区,并在此处修建了香港第一个现代公共厕所和浴室。

不过,当欧洲人掩鼻走过香港街头时,也许忘记了他们习以为常的卫生条件,也不过才实施几十年。19世纪前,巴黎从窗户直接泼出粪便的现象久治不绝,架在泰晤士河堤的厕所让低处行人和船只饱受“天女散花”之苦。

(一幅中世纪的绘画,讽刺欧洲人窗口倾倒便壶的行为)

昙花一现的文明

人类最早的厕所出现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那是个相当简单的设施:地面上的一个孔洞,通向地下放置的可移动的罐子。相对野外随地解决,这种简易设施完成了一个飞跃:将排泄物置于可操作的范围,改善了定居点的环境。

更复杂的设备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克里特岛出现。克诺索斯宫殿里,米诺斯文明留下了古代的冲水坐式厕所——将木制座位修在排水渠之上,由仆人担水倒入沟渠,冲走秽物。这种设备产生了厕所思路的第二次飞跃:通过水,而不是人工,来运走排泄物。不过,这种设施在当时相当昂贵,仅仅是王室能够享用。

(克诺索斯时期带排水渠的坐式厕所的还原图)

罗马人比米诺斯的宫殿更进了一步。厕所建在剧院或者会场附近,通常座位在十个以上。与我们现在重视隐私等观念不同,罗马厕所是社交的场所,它没有隔间,不分男女,市民们在座位上相互交谈,策划活动,完事儿后用一端裹着海绵的木棍沾着一条小水渠的水清洗私处。当然,对于友好而爱好交往的罗马人民,这根木棍肯定是分享公用的。

(普通民众更多使用壶和罐)

不过,这种水渠耗费巨大,只有公共场所和达官显要才能接通。普通民众更多使用壶和罐,然后再倒出。这与同一时期的中国城市是类似的。

罗马人创新的公厕传统被北方日耳曼蛮族入侵打断。蛮族没有领会沟渠的作用,厕所再次变得粗糙。但是他们提供了关于厕所的一些新点子,英格兰约克郡的一幅画显示,海盗如厕后用一片苔藓擦拭臀部。而其后发展起来的修道院中,僧侣们选用粗布毛料。

中世纪时,人们在城墙突出处搭建厕所,供公共使用,粪便从高处坠落下去,再有耙粪工在夜间运走。城内的排水沟为明沟,设计上有问题,垃圾秽物常将其堵塞,污水四溢。人们虽然没学会罗马人的供水技术,却沿袭了他们的恶习:从窗口倾倒夜壶。17世纪时,凡尔赛市长颁布了一项严肃的法令:

“禁止所有人将人体排泄物及其他垃圾直接扔出窗外”。

东亚式的绿色文明

人口密集的东亚地区则是另外一种情形。

由于粪便被视为恢复土地肥力的重要来源,东亚地区的厕所文明是绿色环保的,从未出现过西式水冲厕所这种浪费的发明。

人的粪便除了用于土地,还曾做为猪的食物。中国古代曾将厕所建在猪圈之上。这种绿色环保观念,甚至在早期的帝王那里亦有体现。汉初,皇室厕所下的粪坑依然是与猪圈连在一起的,汉景帝刘启(前188年-前141年)陪爱妃贾姬如厕时,野猪居然冲进厕所惊动御驾。而悲剧的是公元前581年,病重的晋景公姬獳如厕,不慎失足掉进粪坑,淹死后才被手下发现。

到了汉末,帝王失足粪坑里的不幸就不再会出现。帝王们多用封闭的马桶,其形制和礼仪不断登峰造极,帝王权贵如厕,要更衣、焚香,旁边要有多人陪侍。马桶底下多铺设香木制成的炭灰,为除臭、无声穷尽了想象力。史料中偶尔出现的蹲坑式厕所,往往是用来描述其极尽奢华的,譬如下铺羽毛,甚至是蝴蝶翅膀。

中国历史上马桶最讲究的是后蜀亡国之君孟昶(919年―965)。他的便盆是镶有七彩宝石的黄金制成,宋太祖赵匡胤缴获孟昶的战利品后,曾感概这种皇帝如何不亡国。

清末,西方的冲水马桶传入中国,但最早接受它的不是皇室,而是华洋杂处的上海富商。袁世凯称帝后,对西式马桶相当不感冒,认为有气味,还是觉得中国式木桶更享受。

古代中国人口较密集的城市,有专门收集粪溺的人力车或牛车,定时沿着街巷挨家挨户转一圈,接过妇人们手中桶形或盆形的木质便器后,将之转运郊外,再转卖给需要粪肥的农民。

早在北宋时期,汴梁等大都市就出现了公共厕所,这种由专人管理的公共厕所,几百年后才在欧洲出现。这类公共厕所很多是收费的,为招徕顾客,有些甚至会在墙壁上张贴字画。粪肥的收入加上厕所门票,使得投资建厕所是门有利可图的生意。

日本的情形与中国相似。18世纪中期,大阪已产生了粪便的产权,出租,转卖等权利。住在居民大便的所有权属于房东,小便属于租户。

在工业革命前,东亚地区大城市的人口规模远远超过同时期的欧洲,因为粪便被收集用于施肥的缘故,虽没有下水系统,但大城市依然能管好旱厕,在欧洲易通过粪便大规模传播的疾病,很少在东亚的大城市出现。

不过,到了清代,在缺水且人口规模巨大的北京等城市,粪便问题开始变成灾难。由于厕所皆收费,从达官贵人到贩夫走卒,都习惯了随地便溺。官方虽有整风运动,但北京事实上成了一个巨大的露天厕所。

(故宫收藏的清代马桶)

在农村,这从来不是一个问题,家家户户都有简易的茅房。对田产较多的家庭来说,自家的粪便甚至不够用,所以专以拾粪为业的人,只能收集狗粪、牛粪。东亚精耕细作社会,粪便很难带来大面积的环境灾难。毛泽东的“千村霹雳人遗矢”,从来不是东亚的常态。

把全城的厕所连起来

欧洲城市规模长期不大的局面被工业革命打破,大批人口涌进城市,人畜粪便开始成为环境灾难。拥挤与肮脏为疾病传播提供了土壤。

这个时期,抽水马桶出现了。和米诺斯宫殿的冲水设施一样,抽水马桶最初也是贵族玩物。

16世纪末期,英格兰的约翰·哈灵顿爵士制造了两个抽水马桶,一个给自己,一个送给了伊丽莎白女王。他的设计由水箱放水清空便池,但没有水阀,没有阻隔下水气味的设计,没有配套的管线。当时的贵族更喜欢封闭式马桶——将夜壶置于木盒内,盖上盖子。法王路易十四就喜欢坐在豪华的封闭马桶上,接见大臣。

(坐在封闭式马桶上的路易十四)

1775年,第一项现代意义的抽水马桶专利才由亚历山大·卡明斯发明。经过其后杰宁斯,克拉普尔,杜爱福等人的不断改进,抽水马桶变得方便而便宜。这时,经历了黑死病,霍乱等疾病的伦敦意识到卫生的重要性。有识之士不断呼吁改善城市卫生条件,地下管道不断拓展,抽水马桶替代了脏臭的便壶,粪坑,走入平常市民家中。

(亚历山大·卡明斯1775年发明的抽水马桶)

但历史和人们开了一个不小的玩笑。人们用更新的技术将脏物清出室内,却不加处理全部排到了泰晤士河中,同时,而泰晤士河依然是市民饮用水源,这给霍乱病菌跨区域“扩大再生产”提供了机会,反而促进了疫病流行。

直到19世纪后期,欧洲的流行病学发展起来,人们才意识到病菌与饮用水之间的联系。英国人开始将排污管线加以处理,布置在饮用水管线下游,抽水马桶被这些看不见的管线连接起来。

正是有了城市一体化的排污系统工程,才使得抽水马桶有了革命性的意义,成为西方现代文明的象征。

1870年后,抽水马桶迅速在美国流行起来。之后的一个世纪,随着欧洲国家和美国在全球的强势地位,抽水马桶与下水系统作为现代公共卫生的标准设施,扩展到全球的城市中,而东亚农耕式的“自然肥”处理法也因为化肥的出现、农业的变革而萎缩,最终统一于欧洲的卫生习惯中。

解决粪便问题的现代公共系统肇始于欧洲,牲畜数量也是一个特殊原因。人口密集的东亚地区很少有牛马等大型牲畜,而在欧洲,牛马的粪便才是土地施肥的主角。

由于拥有数量极为庞大的马匹,它对欧洲城市造成的粪便压力远远大于人口规模相当的东亚城市。十九世纪末的纽约,大约有20万匹马,它们每年排泄的粪便数量高达40万吨。

到哪里找厕所

中国城市四处便溺的现象在1949年后得到极大改观。它或许得自中共***注重卫生的习惯。延安时代,毛泽东外出散步时,卫士李银桥会扛着铁锹走在身后。但中国解决之道与众不同,采取的是公共厕所和全民拾粪相结合。从官方宣传看,后者似乎曾起过更大作用。

1949年后,拾粪长期被拔到难以想象的高度。1959年10月,刘少奇不但称掏粪工时传祥和他同为“人民勤务员”,还把13岁的女儿送到时传祥的队伍体验生活,北京副市长万里更亲自背粪。

在上海,1952年前,市区的环卫工人推着木轮粪车,幺喝着到里弄收倒马桶。1958年开始,干部、群众积极参加积肥活动,支援农业生产。环卫专业队伍为收集流失肥料(即倒入阴沟内的人粪尿),避免新的污染,动员居民的痰盂粪尿上车,或在小便池旁建造蓄尿池和小倒粪口,让居民倒痰盂粪尿。1960年,上海市静安区环卫部门在梅家桥建造一座综合厕所,既可大小便,也可让居民倒马桶。

就在这一时期,雷锋曾创造了不可思议的拾粪奇迹,在抚顺、营口每天拾粪300斤。1970年代末以前,大部分中小城市的学生,每年寒假都有拾粪的任务。

(工人手推木轮粪车上码头卸粪)

(曾经的粪票)

由于当时中国流动人口被抑制,加之全民狂热的拾粪热情。城市的公共厕所并不多,它主要集中在有围墙的单位。中国城市大部分家庭都没有厕所,单位的公厕成为企事业单位社会化的标准配置。

除了办公区和居住区很容易找到厕所外,单位内部招待所附近也必有厕所。在1970年代,有些小城镇的单位招待所门前,甚至会有一口大缸,供晚上不愿打着电筒找厕所的住客小便之用。

当时的中国城市,虽然沿着街道很难看到厕所,但在城市陌生地段找厕所却有诀窍:先找到附近最近的单位大门,再找办公楼或招待所,厕所必在附近。

只有在体育场馆、广场等经常出现大型集会的场所附近才容易找到公共厕所。但在特殊时期并不敷用。北京在举行各种庆祝集会时,长安街和天安门附近可以魔术般长出很多临时厕所——有些人行道下面是为此考虑而特制的沟槽,在上面很容易搭建不起眼的临时厕所。必要时,临时厕所可多达123座以上。

(天安门广场东侧的沟槽设计,必要时可做临时厕所)

(日本灾后应急方案:下水道井盖可迅速变为公共厕所)

1980年代前,中国大部分城市的公共厕所依然是旱厕,虽然它们早已不再承担集中农田肥料的功能。1980年代末,中国城市居民住房条件突然改善,厕所开始进入家庭,它导致单位在扩建居民楼时,大量拆除了公共厕所。

残存的公共厕所这时开始才普遍改为水冲式。其典型设计,是一条可人力控制冲水或自动定时放水的水槽替代了粪坑。到了1990年代,它才开始被蹲式马桶替代。

在城市公共厕所大幅减少的同时,流动人口却剧烈增长,公共厕所短缺成为频繁出现的公共议题。于是第一批收费公共厕所应运而生。不过,在大都市人群密集的地段,依然难以看到它们的踪影。

1995年1月,《中国青年报》曾在《北京最后的粪桶》中介绍过北京掏粪工。几年后,北京公布兴建公厕计划,天文数字的造价曾引起外地广泛愤懑。初次从小地方来北京的人,亲眼见到的“厕所文明”,与如何找厕所一样,都大大超出了他们的经验。

(2013年北京马拉松比赛中,因流动厕所不足,不少选手“尿红墙”)

“厕所文明”的落差在发达国家同样存在。英国《金融时报》记者吉莲·泰德曾对比过她工作过的东京与纽约的“厕所文明”:日本写字楼中的公共厕所干净整洁且对所有人开放,而在纽约,很多写字楼的公共厕所位置是被人租下来上锁的。

她的解释是,日本是个高度均质化的单一民族社会,人们有高度相似的行为习惯,无须担心有人不懂规矩破坏卫生,而纽约则是个习惯差异极大的多元社会,讲究卫生的人,永远要面对不懂规矩的陌生人。

纽约的“厕所文明”落差,自然远远不及今天的中国。大都市有些公共厕所已进化到有免费手纸、擦手纸、烘干机,而多数中国人依然需要提醒“便后冲水”。中国社会的“厕所文明”落差之大,也许只有多数国民尚未养成进厕所习惯的印度略胜一筹。

硬件上,香港也许是今天世界“厕所文明”的最高级。

列宁曾在《论黄金在目前和在社会主义完全胜利后的作用》这样畅想过:“我们将来在全世界范围内取得胜利以后,我想我们会在世界几个最大城市的街道上用黄金修建一些公共厕所。”黄金厕所没有在莫斯科、平壤或北京出现,而是2001年在香港诞生,出资建造者林世荣特意在黄金厕所摆放了一套《列宁全集》。

(香港金厕所内景)

在开放“港澳自由行”之后,每天从内地汹涌而来的人流进入拥有黄金厕所的香港,将香港境内“厕所文明”的落差,迅速放大到超过北京、上海、广州的程度——就像东京的“厕所文明”瞬间降到了纽约。

大陆客让小孩当街便溺事件后不久,有人用google地图证明,在便溺现场,500米内其实有很多个厕所,并不需要排队。但是,对大多数今天的中国人来说,在旺角西洋菜南街找到500米内的其他厕所,并不比找到直线距离只有2200米的那家黄金厕所更容易。

你大学里参加的最难忘的活动是什么?

住友 @嘎光小象 家有一个三岁半的萌娃八仔,先生在外地工作,周末才回家,所以孩子大多数时候都是她一个人在带。为了兼顾工作、家务和一日三餐,嘎光小象在家里设置了一些 “Child friendly” 的小设施,方便孩子,也方便自己。

她说,这些小设施并没有马上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有效率,很多时候其实是更费事儿、更耽误时间了,不过在我看来,从孩子小的时候就启动整理教育,让他知道用完东西要归回原位,学会管理自己的个人用品,帮助他在规律和秩序中找到自由和对生活的热爱,是现阶段比上早教班更重要的事情。

-?门厅:

出门和回家的时候,八仔就在这里换鞋,拿取他的书包、帽子等小物品。每晚睡觉前我们一起在这里整理第二天上幼儿园要带的作业,换洗衣物等。

八仔很多时候要么贪玩不放好自己的鞋子,要么放的一正一反不够整齐,所以有一天我哄他跟我一起比着鞋底,用硬纸板描了个“放鞋指示牌”,放在固定的位置,从此之后,不让他把鞋子放回来都不乐意了,这就是标签的魔力~

-厨房:

安安逸逸的躺沙发上玩手机刷好住,好不容易可以一个人在厕所待会儿洗个澡,最怕听到的就是:“妈妈,我要喝水、我饿了……”于是我结合厨房收纳的需要,给八仔设置了一个“minibar”,渴了他可以自己打开第二层储水罐的龙头接水喝,饿了可以拉出第三层的收纳箱,拿面包和苹果出来吃。

一开始他不太能掌握关水龙头的时机,没少把水洒出来,旁边就是水波炉的变压器,看他接水简直就是在锻炼心脏。在我就快要放弃的时候,他学会了。

木箱子的位置和视线比较低矮,方便他自己拿出来,吃完再放回去。

箱子下面装了脚轮,很容易拉出来,用脚把它们踹回去的感觉可好啦。

其他时候还好,我最怕的就是做饭和炒菜的过程被打断,之前为了不被打扰,我想尽各种法子让八仔自己看电视、玩手机、吃巧克力……(我已丧失理智),后来突然想到,为什么不带着他一起做饭呢,还多个帮手。于是给他买了几个好看帅气的围腰,和一些适合他用的厨房小工具。?

从左到右,分别是打蛋器、未开刃的儿童刀、土豆泥压具和蔬果刷。经过一年多的培训,八仔已经能够麻利儿的帮我把土豆刷干净,给番茄黄瓜香蕉切块儿,把韭菜末倒碗里和蛋液一起打匀。

认真的男人最帅。

-卫生间

-盥洗

脚凳+龙头延长器,解决身高不够的问题。

把牙刷杯子、护肤乳、梳子和毛巾这些洗漱用具都放在一个托盘里,忙碌早晨,整个儿端到台面,别提有多方便了。

-如厕

秉承着一切自助的原则,上厕所也是尽量以八仔可以自己搞定为主。

宜家的这个儿童马桶圈,只要教会他怎么摆在马桶圈上就行,粑粑之后也不用冲洗,按下马桶冲水键即可。

他现在的身高还不够站在马桶前面尿尿,所以我买了一个小便斗吸在墙上,虽然没有下水系统,每次用完冲洗一下内胆也不算麻烦,最重要的是,不需要在第一时间放下手头的事情冲进厕所陪他了尿尿了。

-客厅

以前没有设立专门的手工区和玩具区的时候,忙了一天回到家想窝在沙发里喝杯茶看会儿书,总能不断发现冰凉的、硌人的“乐高惊喜”,一不小心还会碰响玩具的声光开关,被吓个半死,这感觉真是太糟心了。

后来下决心把原来放餐桌的地方改成了八仔的玩具区和手工学习区,想用地毯作为和客厅的分区,但是没有找到尺寸匹配的地毯,于是买了50cm*50cm的地毯自己拼贴,多余的地方就用刀裁掉。

-玩具区

所有的玩具都放在这个柜子里,关于玩具的管理和收纳,之后再写文章详细解说,这里略过。

-手工区和学习区

位于玩具区的对面,临窗,光线充足且温暖。小架子可以收纳剪刀胶水画纸面塑等各类小工具,八仔很喜欢花上大把的时间在自己的工作桌上画画和做面塑,架子上面小温室里的植物也由他负责照顾。没有专门放绘本的地方,大人书柜左下角的几个格子就算是是绘本之家了。

晚上,这里还可以变身为地铺,准备好零食和饮料,把电视支架转过来,?**之夜就开始了~

地铺已经打好,还在执着于制作面塑潜水艇的八仔。

客厅分区改造后,我们终于可以在累了一天后安安逸逸的窝沙发里吃茶喝酒看书聊天,恢复身心,八仔也有了一片可以安心玩耍又有父母陪伴的小天地。

一想起来这事我就想笑,大学生活给我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忆,要说这最出彩的应该是我刚进大学校园的时候参加的那些军训,可能是因为那个时候很辛苦,也可能是因为在外边淋了一场雨,总之它就是那么难忘。

在军训的时候也不知道是倒霉还是说我们心里不由自主的给教官恶魔化了,对这个教官是又爱又恨,和别的班学生在一起聊天的时候,也是互相在谈论着彼此教官的严厉之处:我们教官老狠了,集体做俯卧撑,他查数,一共20个,结果我们能做出四五十个,因为他定的规则是这样,有一个不做或者是做的不好,他就会重复上一次的数字,效果是这样:一、二、二、三、三、三。。。

那个时候我们最喜欢的一个环节就是傍晚的时候,男生女生分成两队坐在操场上,在夕阳下,对歌,还是我们班长老司机,既然起了这样一首歌:假如我有一个孩子的话,你是否愿意当孩子的妈?

所有的人哄堂大笑,连教官都笑了。

有一次,我们几个男生在卫生间里如厕,一边嘘嘘一边说,这教官也太狠了,把我尿都给累黄了。

不一会儿隔断里传来了教官的声音:行,黄了是吧?等一会我让你们败败火。。。

听到这句话,我们几个提着裤子就跑了,结果在下午,开始了体罚俯卧撑:一、一、二、二、二、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