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火体育头条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篮球

文章内容

田径运动发展趋势_田径运动发展趋势简答题

tamoadmin 2024-08-04
1.为什么把田径类项目做为必修内容2.田径运动员的黄金年龄是多少?3.田径项目世界田径强国之所以能在世界田坛发展进程中确立领先地位,关键因素之一是他们具有各自的

1.为什么把田径类项目做为必修内容

2.田径运动员的黄金年龄是多少?

3.田径项目

田径运动发展趋势_田径运动发展趋势简答题

世界田径强国之所以能在世界田坛发展进程中确立领

先地位,关键因素之一是他们具有各自的优势项目。从我国

在历届奥运会和国际大赛所取得的成绩来看,曾经拥有的一

些优势项目正处于下滑趋势。最明显的当属女子铅球和男女

跳高。在这些项目上,我国都曾经涌现过优秀运动员,他们

或曾打破过世界纪录,或在国际大赛上摘金夺银。但是,在

雅典奥运会上,女子铅球我国无人进入前8 名,男女跳高更

是滑落到无人参赛的地步。那么,到底哪些原因导致我国田

径传统优势项目下滑呢?本文试从训练体制、管理思想、人

力等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解决对策与建议。

1 田径传统优势项目下滑的现状

从表1 可以看出,在以往的奥运会比赛中,我国运动员在男子跳高、女子铅球、女子中长跑、女子竞走等项目上具

有较强的实力。然而,随着一批名将隐退,这些优势项目有

下滑的趋势。最明显的当属女子铅球和男女跳高,在第28

届雅典奥运会上,女子铅球无人进入前8 名,而男女跳高更

是滑落到无人参赛的地步。我国传统优势项目中除邢慧娜夺

得女子10 000 m 跑金牌外,还有孙英杰和邢慧娜分别获得

女子5 000 m 跑第8 名和第9 名,朱红军以1 h 21 min 40 s

的成绩获得男子20 km 竞走第6 名。

全运会是我国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运动会,其中的田径比

赛基本上能体现我国田径水平的现状。表2 是第26、27、

28 届奥运会女子5 000 m 跑、女子10 000 m 跑和男子20 km

竞走项目前3 名成绩与十运会这3 个项目前3 名成绩的比

较,这3 个项目也是我国田径的传统优势项目表 1 至2004 年6 届奥运会中国田径成绩

届别 姓 名 项 目 成 绩 奖牌

年洛杉矶朱建华 男子跳高 2.31 m 铜牌

1988 年汉城李梅素 女子铅球 21.06 m 铜牌

1992 年

巴塞罗那

陈跃玲

李春秀

黄志红

曲云霞

女子 10 km 竞走

女子 10 km 竞走

女子铅球

女子 1 500 m

44 min32 s

44 min41 s

20.47 m

3 min57.08 s

金牌

铜牌

铜牌

铜牌

1996 年

亚特兰大

王军霞

王军霞

王 妍

隋新梅

女子 5 000 m

女子10 000 m

女子10 km 竞走

女子铅球

14min59.88s

31min2.58 s

42min19 s

19.88 m

金牌

银牌

铜牌

银牌

2000 年悉尼王丽萍 女子 20 km 竞走 1 h29min5 s 金牌

2004 年雅典刘 翔

邢慧娜

男子 110 m 栏

女子 10 000 m

12.91 s

30min24.36 s

金牌

金牌在第26~28 届奥运会上女子5 000 m 跑、女子10 000 m

跑、男子20 km 竞走3 个项目的世界水平都有大幅度的提高,

而我国的成绩则是停滞不前,甚至有所下降。按发展的趋势,

我国的优势项目应与世界水平同步或走在世界前列,但情况

恰恰相反(见表2),连优势项目都处于下降趋势,说明我国

田径运动竞技水平已处于低潮期。

在赫尔辛基世锦赛上,除刘翔的银牌外,中国人引以为

豪的优势项目发挥并不理想,奥运冠军邢慧娜的第4 名已经

是最高荣誉(见表3)。从表3 还可发现,我国传统优势田径

项目运动员的比赛成绩,国内优于国际,简直判若两人。综

合分析,作为奥运会重中之重的田径,为实现2/3 以上的项

目参加2008 年奥运会任重而道远。

我们应该优先发展男女竞走、男子跳高,女子中长跑、

男女跨栏、女子铅球等项目,保持或优先恢复这些项目的国

际优势地位。为此,首先要协调好各省市的利益关系,破除

舍本逐末、避重就轻思想,确保田径优势项目人才辈出;其

次,田径传统优势项目优先发展应首先实行“凤飞政策”。

再次,关注世界田径强国的优势项目,进而了解他们的薄弱

环节,结合我国的人力、地理环境、经济实力以及田径

运动的发展现状,积极探索我国田径项目的制胜规律,大力

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田径运动优势项目;最后,早期抓好可

能进入奥运会的“潜在项目”,如女子3 000 m 障碍跑、女

子马拉松、女子400 m 栏、男子铁饼等项目,这些项目在我

国的全运会上曾取得较好的成绩,而且这些项目的优秀运动

员很年轻,着眼于2012 年奥运会,应该重点发展。

3.3 深化我国田径运动竞赛制度改革

随着我国从经济到市场经济以及职能的转变,

体育赛事的管办分离成为必然,我们必须用全新的思维与视

角来认识竞赛制度的改革问题。在竞赛制度上,我们可以参

考国际上的做法,缩短比赛的时间,增强竞争的强度。积极

用“以赛代练、以赛促练”的训练办法,迎合频繁的国际

大赛。克服竞赛体制上的瓶颈,取田管中心选派和选手自

主参加国际大赛的做法,让更多的田径好苗子到世界赛场上

锻炼,以充分利用世界田坛的公共,把国际大赛的成绩

与全运会成绩挂钩,消除竞赛制度的错位带来的消极影响,

协调全运战略与奥运战略,确保我国田径运动的稳定、健康

和有序发展。

3.4 加强教练员培训工作,促进训练的科学化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教练员的水平、能力和素质的高低

是影响整个训练质量和运动成绩提高的关键,因此,有必要

从全方位对教练员进行培训,提高教练员的能力和执教水

平。关于教练员的培训,有以下几点建议:(1)教练员要不断

接受专业理论的培训,不同项目或同一项目的教练员之间要

相互交流,从理论和实践等方面提高教练执教水平;(2)建立

健全教练员的考核制度,实行教练员岗位聘任制,破除“近

亲繁殖”,形成“庸者下,能者上”的竞争机制,推行目标管理、赏优罚劣制度,大胆吸收那些善于学习国内外先进理

论、方法,善于自己动手或与人合作搞科研而有所创新的年

轻优秀教练员;(3)注意培训内容的不断完善和更新,尤其应

强调教练员的职业道德培养,强调“热爱本职、忠于职守、

钻研业务和通力协作”的精神;(4)田管中心应积极取“内

联外引,重点培养”等措施,给教练员创造出国学习的机会,

同时聘请国外训练经验丰富的教练员、专家来执教或承担培

训讲学任务,使教练员队伍不仅在数量上,更重要的是在质

量上适应我国田径项目实现奥运战略的需要。

为什么把田径类项目做为必修内容

只是要了解这个项目吗?是要了解技术,还是要了解历史,还是要了解训练方法?请讲清楚

跳远起源于18世纪中叶的苏格兰和爱尔兰,两者跳法不同。苏格兰用单足跳、跨步跳、跳跃,而爱尔兰用的是单足跳、单足跳、跳跃。现国际田联规定必须使用苏格兰跳法(即由单脚跳、跨步跳和跳跃组成的)。

跳远是田径运动中发展较晚的一个项目。一八九六年第一届奥运会上,跳远被列为正式的比赛项目,当时的最高成绩是13.71米。

最初的跳远技术是比较低级的,人们对于这项运动的技术特点,认识比较肤浅,第二跳的跨步跳,仅仅是作为第一跳和第三跳的过渡。一九三六年日本运动员第一个跳了16米,其技术特点是第一跳跳得高而远,起跳有力,动作灵巧。但第二跳起跳迟缓,远度较短,三跳的节奏不均匀。以后各国运动员曾努力使跳远发展到三跳紧密衔接,没有停顿的技术阶段,巴西的一名运动员在一九五五年跳出了16.56米的新水平。五十年代中期,苏联运动员改进了“单脚跳”的技术,其特点是腾空抛物线高,交换腿的时间晚,用高摆腿的落地方式,使成绩又有新的提高。六十年代初,波兰运动员跳过了17米,其技术特点是助跳速度快,腾空抛物线低,身体的向前性好,第三跳跳得远。人们在不断的运动实践中加深了对跳的认识。

现跳远世界记录

男子跳远:1995.08.07 英国人爱德华滋 18.29米

女子跳远:1995.08.10 乌克兰人伊纳萨·克拉维茨 15.50米

跳远是在助跑以后沿直线连续进行三次跳跃的一项运动。由于这项运动使下肢的负担很大,所以对身体素质的要求比其他项目要高一些。它要求运动员有快速的助跑速度和良好的弹跳力,以及强大的腿部力量。

跳远技术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五阶段为创新,目前没有形成一个体系)。

在第一阶段,运动员的第一跳跳得较远,飞行轨迹较高,但第二跳的放腿起跳不很积极,只是一个单腿跨步,第二跳仅仅是第一跳和第三跳之间的中间联结环节。这一技术风格使当时的运动成绩达到15.30~15.60米。

第二阶段,是技术上的所谓“积极起跳式”阶段,这一技术是日本运动员首先向世人展示的。这一技术风格的突出特点,是在第二跳和第三跳积极放腿起跳。为此目的,运动员在腾空阶段就开始准备起跳——空中屈腿抬膝。 然后快速伸腿着地,使第二跳的距离明显加长。1936年奥运会冠军——日本运动员田岛直人就是依靠这一技术,成为历史上第一个突破16米大关的人。

第三阶段:50年代流行两种技术风格,我们将这两种技术风格分别称之为“垂直冲击式技术”和“缓冲式技术”。第一种技术风格是前苏联运动员首先向世人展示的,其突出特点是第一跳距离较远,在放腿起跳前的腾空阶段,大腿举得较高(“高摆腿”)。然后由上向下,“冲击式”落腿着地,保障与支撑动作的积极协同。这种方式可以进一步延长第二跳的距离,但同时又会造成第三跳对总成绩的“贡献”有所下降。

用“缓冲式技术”的运动员,其动作特点是放腿起跳的动作比较“柔和”,没有较大幅度的大腿预摆动作。这样可以有助于在腾空阶段保持速度,使第三跳达到较远的距离。在50年代的各种比赛中,这两种技术风格在竞争中互有胜负。

第四阶段:60年代又出现了三种技术风格——“垂直式”、 “划水式”和“跑步式”。

“垂直式”的技术特点,在于没有大腿“高摆”动作,小腿向大腿收拢,然后垂直向下落腿着地。用这种技术风格的运动员,速度素质和速度力量素质比较突出。

“划水式”(这是奥卓林教授确定的术语)的技术特点,在于在大腿“高摆”之后,直腿以“划水”动作积极着地。对于用这种技术风格的运动员来说,起主要作用的素质是力量素质和速度力量素质。

“跑步式”的技术特点,是在跳远的行进过程中,快速向前推进。起跳腿以跑步动作进入起跳,上体保持跑步前倾姿势。用这种技术风格的运动员的首要任务,是保持进入第三跳的速度。对于这些运动员来说,起主要作用的素质是速度素质。应当指出,首先突破17米大关的,就是“跑步式”技术风格的代表人物——波兰运动员施米特。

第五阶段:跳越—跑步式,典型代表是世界纪录保持者英国的爱德华兹。

早在1981年,乌兹洛夫就对这种技术风格进行过描述。在该篇文章中,乌兹洛夫对跳远技术上出现的两种趋势——“划水—力量式”技术和“跳越—跑步式”技术进行了比较分析。在认真分析了这两种技术的所有优点和缺点之后,他得出的结论是,“跳越—跑步式”技术优于“划水—力量式”技术。我们支持乌兹洛夫的这一看法,我们认为,从达到最高运动成绩的观点来看,跳远的“跳越—跑步式”技术最有发展前途。

大概情况就是这些了,多不容易,还不给分?哈哈

田径运动员的黄金年龄是多少?

田径类项目包括走、跑、跳、投等人体的基本活动方式,可以发展各项身体素质,提高人体器官的机能,全面提高人的运动能力,是各个运动项目所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田径运动的锻炼价值高,可参与性强,受场地、器材、环境的制约较小,可以根据个人的需要和身体状况进行因人而异的锻炼。根据当前学生耐力素质下降的趋势,建议在教学中注重学生耐力素质的发展。

田径项目

在竞技体育运动中, 田径运动是许多运动项目的基础。目前, 世界田径运动发展很快, 许多田径项目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如在2021年东京奥运会上, 田径项目金牌数量多达48枚。

一、田径运动员的黄金年龄

黄金年龄是指在不同项目中, 运动员能够发挥其最大机能和运动能力的最佳年龄阶段。而运动员保持这样的最佳运动能力的时间, 则为该运动员的黄金年龄。

根据北京体育大学丹登宝教授等编著的《论田径运动员的最佳年龄》统计,田径运动员的黄金运动年龄为21-31岁。

许多国家十分重视田径运动项目的训练,田径项目与运动员的黄金年龄,以及运动成绩的关联较密切。在激烈的田径比赛项目中,很多运动员在黄金运动年龄阶段取得了耀眼成绩。

东京奥运会苏炳添晋级决赛

二、影响田径运动员黄金年龄区间的因素

田径运动员黄金年龄的决定因素是受运动员的发育和自身的生理机能所制约, 通过科学的训练可以得到一定的改善。

早期训练化的年龄和训练目标会影响黄金年龄状态。因为早期训练的年龄越是提前, 可能会导致黄金状态的提前, 但早期专门化会使黄金年龄阶段前提, 影响运动员的运动寿命, 也创造不了最好成绩。

2021年东京奥运会百米赛

三、田径项目与运动员的年龄及运动成绩关联密切

其实,不同项目的运动员达到最高成绩的平均年龄是不同的, 这是与不同项目对运动员身体素质的要求不一样所致。不同项目运动员出成绩的平均年龄各不相同, 一般是投掷运动员平均年龄高于跳跃项目, 长距离跑项目的运动员平均年龄高于较短距离项目。男女运动员的差异是, 男运动员的年龄分布较大, 而女运动员的年龄分布明显集中, 女子马拉松运动员的平均年龄呈现超常偏大趋势。

田径运动员的黄金年龄段?

通过以上数据分析,进一步证实了田径运动员的成续达到最高水平时的年龄分布是不相同的,其原因并非仅限于不同运动项目所需的运动素质基础不同, 还受不同年龄阶段充分去开发各种素质的潜能的优先顺序和时机的影响。同时, 各种运动素质的可塑期的长短, 使长距离跑、超长距离跑及投掷运动员的年龄偏大。至于女子田径运动员特殊的年龄分布集中的现象,则可能是由于社会习俗所致没有明显的增大和减小的趋势。在个别目上, 田径运动员的平均年龄有明显增大的现象, 这可能与运动专项化训练的时间加长有关,这证明运动水平的提高与运动员进行专项训练年限长短有关。

田径项目是一切体育运动的基础和运动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学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但目前乡镇初级中学的田径教学却面临着硬件设施严重不足、学生对田径教学不感兴趣、田径教学开展困难的局面。本文在研究我国西部地区乡镇初级中学田径教学现状和所面临的挑战基础之上,提出了改革田径教学的对策。为改进乡镇初级中学田径教学提供参考。

田径运动能有效地全面发展,如速度, 力量、耐力、柔韧、灵敏、协调性等一系列身体素质以增强体质, 获得基本的运动技能, 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 提高运动能力,培养中学生吃苦耐劳精神和健康的心理。长期以来,田径项目的教学中,大多数项目均以技术性动作教学为主,同时兼顾田径运动的健身性、性。这就使得原本枯燥、单调、乏味的田径教学转变为让人充满兴趣的项目,怎样对现行的田径项目进行教学改革,最大程度的发挥田径教学的功能与价值就显得十分迫切。笔者从以下几方面浅析

一、乡镇初级中学田径教学现状

(一) 学校体育设施和器材的缺乏阻碍了田径运动的全面发展

以宜宾市为例,根据笔者发放调查问卷和走访调查得知,目前我市的乡镇初级中学校中很少有学校拥有一个比较标准的田径场,很多学校连最基本的百米煤渣跑道都没有。有的学校人均运动场面积还不足1平方米,部分乡镇初级中学就连一个100米长的跑道都画不出来,大部分乡镇初级中学的运动都是水泥地,许多项目,如铁饼、标枪等项目根本无法开展。部分学校的体育器材就只有几个篮球,几根跳绳,像跳高垫、跨栏架等器材都没有。这些都严重阻碍了我市田径项目的全面发展。要田径运动在中学阶段能有好的普及,观念是关键,只有不断完善乡镇初级中学的体育场地设施,增添体育器材,形成市场经济体制下新的竞争体制,树立正确的学生培养观念,才会使田径水平有质的提高。

(二)学生普遍对田径教学缺乏兴趣

现行的中学体育课田径教学基本上还是以某个田径项目体系设置教学内容,教学以完整教学为主,通过掌握某项目最低要求的完整技术为目标,来达到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基本活动技能和增强体质的目的。

现在的中学生多是来自独生子女家庭,是在物质生活较丰富、方式多元化、家长“精心”呵护的环境下长大的,缺少必要的磨练,怕苦怕累的思想使他们放弃田径运动锻炼。由于中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局限性和项目教学的时数有限,学生要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某项目完整技术,实际上大部分学生是做不到的;同时老师要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达到掌握技术的目标,所用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也必然要围绕着某项目技术目标来进行专门化、单一化,高强度和较大运动量的负荷就在所难免,这也就造成田径教学内容的枯燥乏味和狭隘。

(三)教学考核方式单一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体育教学效果的考核往往重视学生的技术评价和达标结果,忽视了学生在全面锻炼身体、掌握锻炼方法、体育态度兴趣与发展能力等多方面的因素。学生原有的身体素质存在个体差异,有的学生认真练习也无法通过考试;而有的学生不用多练也能考到高分。并且在考评中,所定的评分标准较高,大多学生难以通过考试,使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产生厌倦和畏惧情绪,不喜欢上田径课。这种评价方法的根本弊端在于忽视了学生现实存在的个体差异,没有体现出不同的个体在学习田径过程中的努力程度和进步幅度,偏离了体育教育和评价的目的。体育教学的发展和新体育课标的实施,要求重视学生的身心特点和个性需求,为此应帮助学生设立个人进步的目标,使他们在每一次的体育学习中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成就感。

( 四)学校、学生家长对体育教学不重视

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及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参加体育锻炼的观念也发生了变化。田径运动对心肺功能的促进作用是不争的事实,但某些项目也存在安全隐患。为了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部分中学将体育课“简化”,减少甚至停止了中长跑等国家规定的体育课必修项目的教学。大多数家长虽然认为体育对孩子十分重要, 但在巨大的升学压力下, 不少家长也不愿让孩子在体育上花太多的时间。大多数家长认为: 能否上大学、上好大学, 是由文化课的成绩决定的。放了学, 学生回到家里,家长想到的只是让孩子写作业,练书法,而根本不会主动让孩子去搞体育锻炼,这就注定了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 最得不到家长、学校、社会重视的就是提高身体素质。

二、当前乡镇初级中学田径教学对策

(一) 部门和学校加大对乡镇初级中动场地设施建设力度

当地和学校应在财力、物力上予以更大的支持, 在组织体制、管理措施和后勤保障方面, 措施要得力, 切实解决目前体育教师教学、学生体育锻炼和运动训练局限等实际困难。同时,学校有关方面在田径尖子的招生和各学科的学习方面, 预以更大的宽松政策。

(二)培养学生对田径项目教学的爱好

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 将竞争性和趣味性相结合。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 加之先进的教学手段, 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田径课教学,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把田径运动竞技项目科学地转变为趣味田径挖掘、激发、保持学生对田径活动的兴趣, 使学生在乐中练、乐中学,另外, 练习多以团队参与的形式进行。可以在发展个人身体运动能力的同时, 形成良好的团队精神, 这对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 趣味田径”的练习要负荷适中,练习的内容与方法要丰富多样,可以将单调、枯燥的田径竞技项目科学地拓展成大家喜闻乐见的田径运动健身项目,与传统的田径技术学习相比,练习难度较小,练习者不宜产生厌倦、排斥和恐惧心理。

也可以把田径教学与游戏、球类项目有机结合, 寓教于乐,使学生在快乐的运动中淡忘疲劳、增强体质、克服心理障碍、 活跃课堂气氛等。尽可能做到每节课都能给学生有新东西、新感觉,寓教于乐, 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让学生体会到田径课的乐趣, 从而避免因组织教法单调呆板而导致的倦怠心理。充分体现体育课活动性、性的特点,提高教学效果。

(三)建立一个科学的体育课考核标准与评价体系

体育教学考核评价是教学中重要的环节,评价是否科学、公平和准确,将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革体育课田径教学的考核办法,营造“高质轻负”的教学环境。现代学校体育要注重学生增进健康的近期效益,又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健康意识的长远效益。改革后的体育田径课考核办法,不仅要评价学生对运动技术和技能的掌握情况,还应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努力程度等方面做出准确的评价,特别应将教学过程中学生自身的提高幅度作为一项重要评价指标,以减轻身体素质较差学生的学习压力,为学生营造一个“高质轻负”的学习环境,从而提高学生对田径教学的兴趣。在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时应该注意评定内容要全面,其次要注意评定的方法要定量和定性相结合,评定的方式也可以多种多样。教学评价不仅要考核学生对运动技术和技能的掌握情况,还应建立过程化评价,要根据学生个体的进步幅度和个体目标的达成度进行评价。通过多次评价能够向学生提供足够的反馈信息,使学生及时看到自己的进步幅度以及不足,这样既不会使学生因看不到进步而灰心丧气,又可以使学习活动处于积极的认知过程中,能够防止机械练习。田径课程的考核形式还可以取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相结合的形式,这样才能使田径考核更加科学全面合理. 从而减少学生的学习负担,增加学生的信心,提高兴趣。

(四)建立健全体育课保障和管理制度

提高体育教师的田径教学水平,体育教师是上好体育课的重要保障:当前中学生对美的追求有着强烈的欲望,因此,“为人师表的中学体育教师应在每次课中都能给学生一个精神饱满,身体健壮,神奕奕的直观形象,并具有体育教师的人格魅力,除了有较强的身体素质外,还应有坚实的体育专业知识、熟悉田径运动的历史、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同时,体育教师还应该积极提高自身文化修养、开拓自己的知识面、提高对田径教材的开发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教学水平,并能了解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不断的提高田径课的教学质量,进一步培养中学生对田径教学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事实证明, 如果一个体育教师具有良好的个人修养和人格魅力,那么无形之中他对学生就会有巨大的感召力。因此,应该取积极措施,有地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加强教师的知识结构更新,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学校各级领导应更进一步地重视体育工作, 认识体育工作, 尤其是田径运动的重要性。我们认为在搞好普及性体育运动的同时, 有条件的体育专业院校抓好课余体育训练也是重要的。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就国家而言, 可以提高整个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